《司马迁和他的史记》摘录
一、被下狱的太史令
二、艰难的选择
三、从耕读龙门到走进长安
四、壮游万里、观想古今
五、做郎中官的十年
六、从封泰山
七、痛斥心酸报任安
八、“无韵之离骚”
- 《史记》的文字,言近旨远,辞浅义深。阅读《史记》,真正可以另读者“如直见当时人,亲睹其事,亲闻其语。使人乍喜乍愕,乍惧乍泣,不能自止”。
九、“史家之绝唱”
衡量一部历史著作的好坏,不是看其中有没有掺入作者的主观想象和理解,而是要看这种想象或理解是否来源于历史事实,并且是否经得起所有已知历史事实的验证与核查。
《史记》创立了一种综合的历史叙事体裁,分别由本纪(编年史)、表(按专题制作的历史年表)、书(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专题性记载,后代改称为“志”)、世家及列传(王族家庭史和一般人物传记)等四部分构成。它成为历代王朝在此后两千年里编写“正史”的标准范式。
司马迁之前,纪、表、书(志)、传这四种书写历史的体裁,其实都已经分别存在了。司马迁的贡献,在于将这四种体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从而形成一种综合复杂的结构框架。
不过,司马迁之所以成为“中国历史学之父”的原因,还不在于上述综合性叙事的体裁的创造。《史记》对中国历史编撰学的最伟大贡献,是它第一次把一种“过程”的脉络,埋置到对于过去的历史书写之中。
十、身死之谜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BYA's Blog!
评论